- · 癫痫杂志版面费是多少[04/09]
- · 《癫痫杂志》投稿方式[04/09]
- · 《癫痫杂志》期刊栏目设[04/09]
癫痫文献翻译(神经病学文献翻译)(16)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精神病态者的脑的特征 科学家成功说服了精神病态者爬进扫描仪,好让我们了解是什么样的神经基础造就了共情以及共情的缺乏。结果不出所料,他们的
科学家成功说服了精神病态者爬进扫描仪,好让我们了解是什么样的神经基础造就了共情以及共情的缺乏。结果不出所料,他们的共情回路果然出现了异常:这些好斗的人显示出较低的vMPFC活动。一个人在精神病态清单——修订版(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简称PCL-R)上的得分越低,他的OFC/vMPFC和颞区的活动就越少。而这几个区域正好都是共情回路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当科学家绘出vMPFC/OFC和杏仁核之间的连接时,他们还发现精神病态者的这条连接不太完整,而这种不完整性也能预测他们的PCL-R分数。平均而言,男性出现行为的概率要比女性高得多。这个性别差异主要可以用OFC大小的性别差异来解释:男性的OFC体积比女性小,表现出行为的男性的OFC更小。
有一种观点认为,精神病态者的脑主要是额叶出了问题,因为额叶的功能是对行为做“执行控制”,防止我们做出可能招来惩罚的行为。但是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说,这个解释却太过简单了,理由有几个。首先,额叶占据了脑的至少三分之一,用额叶受损来解释精神病态,实在太宽泛了一些。其次,额叶是可以分区的。OFC/vMPFC受损的病人(但背外侧无恙)攻击性增强,说明反常只发生在额叶的共情回路,而非整个额叶。vMPFC受损的病人在观看引起痛苦情绪的刺激时心率变化不大,并且在不再获胜(也就是不再得到回报)的情况下也会继续纸牌任务。菲尼亚斯·盖奇的OFC和vMPFC整个受损,之后便开始出现冷酷、粗鲁、无礼和不受抑制的行为。这些都显示了病人很难再用窘迫和内疚之类的情绪来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OFC/vMPFC受损的病人还会出现道德判断上的变化,比如他们认为,为了解救五人而亲手杀死一人,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做法不能接受)。研究发现,这些病人之所以在道德抉择中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们较少注意自己或他人的意图。因此,vMPFC受损的病人才会认为伤害另一个人的图谋是为道德所许可的,而健康的对照组就不会这么认为。总之,像我们在前面看到的那样,病人在前额叶皮层的这个特定区域受损,就会表现得像一个精神病态者。
阿德里安·雷恩和他的同事查看了犯的脑(他们“以精神不正常为由拒不认罪”),并且也在他们的共情回路,vMPFC、杏仁核和STS中发现了异常。另有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人格障碍的患者,同样发现攻击性患者的OFC活动较少。
证明共情回路参与攻击行为的还有一条额外的证据,它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让·德赛蒂和同事开展的一项杰出研究,对象是一群有品行障碍的青少年,他们全都和人打过架。上文已经提到,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长大后会变成P型人。在德赛蒂的这项研究中,青少年观看两组影片,有的表现了人物意外受伤(比如有东西恰好掉到他们手上),还有的表现了人物受到故意伤害(比如有人故意踩在他们身上)。在观看某人故意使另一个人痛苦的影片时,这些喜欢攻击的青少年的杏仁核和奖赏回路(腹侧纹状体)都显得格外活跃。奖赏回路的过度反应或许是/P型障碍的关键特征。这说明他们很享受看到别人受苦。
这项研究中发现的另一项反常,是这些喜欢攻击的青少年的一部分共情回路没有显示活动,比如通常在道德判断中理解他人意图的颞顶联合区(TPJ),或是AI和MCC(要记得这些都是疼痛网格的一部分)。在,供职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詹姆斯·布莱尔也提出了一个可信的主张,认为精神病态者的杏仁核也不在正常工作。这个观点得到了一项神经影像研究的佐证,它发现精神病态者在受到引起反感的条件刺激时,他们的杏仁核活动较常人更低。总之,我们可以说P型人的脑显示了许多共情回路反常的证据。
精神病态者的部分行为特征以下部分总结自罗伯特.D.黑尔的著作《良心泯灭.心理的混沌世界》,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建议阅读黑尔教授本人的著作。
言之无物:似乎知道词语的字面意思,但无法理解或欣赏其中的情绪价值或意义
缺乏良心:良心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他人所制定的规则的一种理性觉知,他们缺乏遵守这些规则需要的感情,不存在良知和道德感
情绪贫瘠:两个大脑半球都不擅长情绪加工,没有聚焦,这导致了他们空洞肤浅、无情绪色彩的生活
多动的手:精神病态者使用的无意义手势比正常人多很多,在陈述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手部动作和夸张的面部表情,使得其说话或表演非常有戏剧性,吸引人们的注意
文章来源:《癫痫杂志》 网址: http://www.dxzzzz.cn/zonghexinwen/2022/1212/1632.html